银屑病中医疗法有哪些
银屑病的中医外治疗法,有多种选择。首先可以选择外用药膏,不同类型和不同的时期的银屑病,选用的药膏也有所区别。进展期要选用较温和的药膏,比如黄连紫草膏。黄连紫草膏也可以用于红皮病型银屑病。稳定期和消退期,选用清热、祛湿、解毒的外用中药,比如蜈黛软膏。也可以药浴后涂上恰当的药膏。
另外,中医上对银屑病患者采取内服治疗之外,还可采取外治疗法,如增强水浴、日光浴等,从整体上改善皮肤症状。
在银屑病的治疗当中,中医中药往往是比较有效的治疗方式,但中医中药一般是要配合西药辅助进行治疗的,并不建议患者单纯应用中医中药进行治疗。患者在应用糖皮质激素外涂的时候,也可以应用中药进行口服或者外洗。临床上有一些很不错的中药外洗方剂,是可以缓解银屑病患者外在皮肤损害表现的。
由于中医历史悠久,以标本兼治为原则,所以中医对治疗银屑病占很大的优势,尤其是中医的外用制剂治疗法,包括中药常用偏方如花椒水、湿毒膏都能取得较好的疗效。不同类型的银屑病在选方用药时,建议患者依照专科医生的医嘱来进行操作,切勿自己随便用药。
中医治疗分为五大分型,即血热、血燥、血虚、血瘀、湿热及火毒炽盛。通过辨证施治后,根据病人的不同情况提出个性化治疗。除以上中医内治法外,中医还可以采取各种外治方法,比如中药洗浴、中药外用药膏和中医埋线疗法,都是治疗银屑病的很重要的方式。通过中医积极治疗以后,患者的病情都会得到好转。
很多患者通过中医药治疗,可以达到较好的疗效,部分患者甚至可以长期控制皮疹不发展。中医治疗银屑病是以体质、脏腑等来辨证论治,目前常用的临床中成药主要有复方青黛胶囊、消银片,但中成药通常不能因人而异变化,适用于皮疹面积比较小,体质辨证证型比较简单的患者。
不同部位银屑病如何治疗?
1、银屑病治疗用药,不同严重程度以及受累部位有不同选择,如果发生在头皮,皮损较轻,可选择外用药物进行治疗,如卡铂三醇、倍他米松复方乳膏,以及卡铂三醇搽剂的序贯治疗。如果比较严重,可配合口服药物,如维A酸类药物。
2、物理疗法:- 浴疗、透析疗法、高压氧疗法和光量子血液疗法等有助于改善症状。- 光化学疗法(PUVA)需谨慎,不适用于生殖器部位。 中医中药:- 根据银屑病的不同阶段,采用清热、凉血、活血或养血润肤、活血散风的中药方剂,如生槐花、鸡血藤等,可结合中成药如复方青黛丸。
3、治疗方式:头皮银屑病可使用煤焦油类、水杨酸类洗发产品辅助治疗,也可外用糖皮质激素治疗,外用糖皮质激素对轻、中、重患者均有不错的治疗效果。另外,还可以使用澳夫清卡泊三醇软膏联合糖皮质激素共同使用,这种方法耐受性更好,风险更小。
4、银屑病的患病原因很不容易被知道,而且每位患者的银屑病都不同,同样的治疗方法对有的人有用,有的人则无效。而且一种疗法只有在第一次使用时才有效。这些特点更使银屑病的治愈难上加难。所以你只能努力找出最适合自己的疗法。(1)使用皮肤软化剂。使皮肤干燥、脱皮及发痒,软化剂帮助皮肤保留水分。
5、除了糖皮质激素之外,还有维生素D3衍生物,例如卡泊三醇,也有很好的疗效,但也不宜用于的面部和皮肤的皱褶、薄嫩部位。严重剥脱的还可用各种的角质促成剂,比如水杨酸软膏、蒽林软膏等等。头部银屑病可以外用含有吡硫鎓锌成分的外用制剂,或者外用糖皮质激素溶液,这是外用药物。
怎样避免银屑病的误诊与误治
1、应忌食辛辣,因辛辣食物可刺激人体,使皮肤血管扩张、充血,诱发或加重银屑病。银屑病属于慢性复发性疾病,患者可在日常生活中留意一下可能引起病情发作或加重的食物,对可疑食物应尽量避免食用。讲究科学饮食,切忌过于严格的忌口,以免引起严重的营养不良。 戒烟限酒。吸烟和嗜酒在诱发和加重银屑病中起一定作用。
2、立法:汗已出,麻黄剂已中病,且出现睡眠差,故停用发表剂;舌苔现白,胁肋症状明显,可选用柴胡剂调和,药用逍遥方加减。处方:柴胡9克,茯苓6克,大黄2克,当归6克,白芍9克,生姜1片。1剂,水煎服。加用外洗方“渍形以为汗”:麻黄15克,桂枝10克,1剂。
3、中医的牛皮癣治疗多采用搜风止痒的治法,预后尚好;银屑病根据舌脉辨证分型,多采用清热凉血及养血润燥的治法,痊愈后易于复发。 一说起“牛皮癣”,有人认为是银屑病,有人考虑是神经性皮炎。因此,牛皮癣与银屑病不能划等号。如果患者被诊断为牛皮癣,应再详细询问确切病名,以免误治。
4、长期服用大量药物可能会引起毒副作用,进而导致并发症。应该指出,银屑病的内科治疗应在安全无害的前提下尽可能正式进行,不加区别的治疗和误治会造成很大的危害(最好是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)。银屑病治疗不当引起白血病的临床病例已经出现,当然还有其他的并发症。
5、护理工作同样重要。通过调整生活习惯,增强身体免疫力,避免诱发因素,可以有效预防疾病的复发。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,合理饮食,避免过度疲劳,情绪波动等,都是日常生活中不可忽视的护理措施。总的来说,了解与牛皮癣相似的疾病,有助于提高对皮肤问题的警觉性,及时采取有效措施,避免误诊误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