常见症状对症处方选穴(二)
1、腰阳关、腰眼、志室。 肾俞、大肠俞。 (二)颈椎病 劳伤筋骨:大椎、膈俞、肩髃、养老、夹脊穴。 肝肾精亏:大椎、肝俞、肾俞、阳陵泉、颈夹脊穴。 风寒外袭:大椎、,风门、风池、外关、颈夹脊穴。 第七节 五官病辨病处方选穴 眼科病症 (一)急性结膜炎 风热袭表:风池、太阳、合谷、少商。
2、胃痛时,胃部、神门、交感神经和脑干穴位的选择,能够缓解胃部不适,调节消化系统功能。月经不调和痛经时,角窝中、肾上腺以及内分泌和交感神经的穴位组合,对于调节女性生殖系统的平衡,缓解经期不适有帮助。急惊风发作,心、神门、缘中和交感神经的耳针治疗,能够稳定情绪,减轻抽搐,对儿童病症尤为有效。
3、现象:轻度晕针,表现为精神疲倦,头晕目眩,恶心欲吐;重度晕针、表现为心慌气短,面色苍白,出冷汗,脉象细弱,甚则神志昏迷,唇甲青紫,血压下降,二便失禁,脉微欲绝等症状。 (2)原因:多见于初次接受针刺治疗的患者,其他可因精神紧张、体质虚弱、劳累过度、饥饿空腹、大汗后、大泻后、大出血后等。
治疗46种疾病的单穴针灸秘诀
按语:用火柴灸耳尖穴,能引内部郁热邪气透达体表泻而散之,加之耳尖穴能流散风热,解热毒之邪,则病自愈。 太阳 【取法】病人取正坐、或仰卧位,在眉梢与目外眦中点外l寸凹陷中。
单穴疗法是一种独特的医疗实践,它聚焦于在单一穴位上进行刺激,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。这种方法采用了多种技术手段,如针刺、灸法、贴敷、拔罐、穴位注射以及推拿手法等,其中针刺疗法,也被称为一针疗法,尤为常见。值得注意的是,即使在人体两侧相同穴位的施治,也被视为单穴疗法的一部分。
隐白停崩漏隐白属足太阴脾经井穴,为出血性疾病常用要穴。大凡崩漏之疾,采用艾灸疗法,多能获效。鼻衄“当孔”(当泉、孔最)止当泉为日本针灸医师齐藤安世用治鼻衄的经验用穴,孔最穴为手太阴肺经之郄穴,余临证针刺有明显止衄作用,指压亦可获效。
睛明穴位于目内眦旁上方0.1寸处,用于治疗眼疾。攒竹穴位于眉头,用于治疗头痛、目眩等症状。百会穴位于头顶正中,按压有微胀感,用于治疗健忘失眠、头痛等症状。风池穴位于颈项后枕骨下,按压有酸胀微痛感,用于治疗颈项强痛、头痛等症状。
心律失常,室上心动过速,发作性心动过速,住院输液打针,常常收效甚微,而单穴针刺内关穴,验案验案3一次获愈,实为奇功,取神门穴针刺也有较好疗效。由此可知,单穴治疗心悸,内关穴为首选。
书中深入剖析了各种疾病的针灸治疗方法,不仅给出了多种选择,而且对每个方法的细节进行了深入讲解。例如,每个穴位的精确定位技巧、精确的操作步骤、临床实践的成功案例以及其理论基础,都被详细记录在案。
经外穴针灸单穴治病
1、今笔者利用此穴,采取以该穴为中心向周围邻经输穴及经外奇穴多向透刺的手法,可大大增强针刺的感应性,激发经气,加强太阳经气的输布和与邻经腧穴及经外奇穴经气的沟通,从而提高疗效。
2、此外,对于部分穴位,还介绍了如穴位注射、点按、拔罐和贴敷等多种疗法,强调了治疗方式的简便、有效和易操作性。无论是经验丰富的低年资临床医师,还是医学院校的教师和学生,或是对针灸感兴趣的爱好者,都能从中受益匪浅,轻松掌握单穴治病的技巧。
3、穴位治病是中医学的一种独特治疗方式,它利用人体的穴位来调整和恢复生命和身体的正常功能。穴位治疗可以治疗多种常见和慢性疾病,例如头痛、关节炎、失眠等。同时,它还可以作为辅助治疗方法来促进身体的自然愈合和恢复功能。穴位治疗具有安全、经济、简单和有效的特点,已被广泛应用于许多医院和诊所。
4、以下是关于《单穴治病熟记歌括》这本书的详细信息:该书由石凤阁和石今元两位作者共同主编,提供了一种实用的医学知识体系。这部作品的出版物名为《单穴治病熟记歌括》,旨在帮助读者深入了解和掌握穴位在疾病治疗中的应用。该书籍由北京的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出版,具体日期为2006年6月,首次发行于同一年。
5、个 人体周身约有52个单穴,309个双穴、50个经外奇穴。有108个要害穴,其中有72个穴一般采用按摩手法点、按、揉等不至于伤害人体,其余36个穴是致命穴,俗称死穴。 郑重说明这36个穴是致命穴平常按摩无任何不良影响。所谓致命必有意外的重力,非正常力道,或危险物品造成为必要条件。
6、百会穴:在头顶正中线与两耳尖联线的交点处,即后发际正中上七寸。 太阳穴:在眉梢与外眼角中间、向后约一寸凹陷处。 印堂:在面部、两眉内侧端联线的中间。 听宫:在耳屏的前方、下颌关节后方的凹陷处。 鱼腰:在眉毛正中、眼平视时下对瞳孔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