疮疡阴证者禁(慎)用的中成药有
1、【答案】:E 本组题考查外科常用中成药连翘败毒丸的功能主治及注意事项。连翘败毒丸具有清热解毒,消肿止痛的功效,可用于热毒蕴结肌肤所致的疮疡,症见局部红肿热痛、未破溃的阳证患者。
2、答案解析:牛黄醒消丸【注意事项】孕妇禁用。疮疡阴证者禁用。脾胃虚弱、身体虚者慎用。不宜长期使用。若用药后出现皮肤过敏反应应及时停用。忌食辛辣、油腻、食物及海鲜等发物。 紫草膏化腐生肌、解毒止痛:- 2016A 热毒蕴结所致的溃疡、症见疮面疼痛、疮色鲜活、脓腐将尽。
3、【答案】:B 本题考查连翘败毒丸的主治及注意事项。①连翘败毒丸主治热毒蕴结肌肤所致的疮疡;②连翘败毒丸疮疡属阴证者慎用,肝功能不良者须在医生指导下使用,忌食辛辣、油腻食物及海鲜等发物;孕妇禁用,故B选项错误。
疮疡阳证和阴证的区别
1、一般来说阳症就是指急性的,而阴症一般是指慢性的。
2、阴证:对一般疾病的临床辨证,指阴阳属性归类,分“阴证”与“阳证”。凡属于慢性的,虚弱的,静的,抑制的,功能低下的,代谢减退的,退行性的,向内的证候,都属于阴证,如面色苍白或暗淡,身重倦卧,肢冷倦怠,语声低微,呼吸,微弱,气短,饮食减少,口淡无味,不烦不渴。
3、阴阳二证而已。发于阳者为痈,为热为实。故阳发则皮薄色赤,肿高多有椒眼,数十而痛。发于阴者为疽,为冷为虚。阴发则皮厚、色淡肿硬,状如牛颈之皮,而不痛″。比喻大的隐患。疮疡者,是中医皮肤,热毒炽盛,肿毒,溃烂的统称。如蜂窝性组织炎。
4、痈疽疮疡的白话,是中医是外科疾病。痈疽,发生于体表、四肢、内脏的急性化脓性疾患,是一种毒疮。痈发于肌肉,红肿高大,多属于阳症,疽发于骨之上,平塌色暗,多属于阴症。痈疽证见局部肿胀、焮热、疼痛及成脓等。
5、外邪引起的疮疡:主要以热毒或者火毒比较常见,风寒暑湿等导致的疮疡,在发病初期,不具有热毒或者火毒的红热现象,在无法控制的情况下,病到中期,才能显现。这种情况属于阳证疮疡,因为疮疡发生之后,发病过程还会不停发展,而疮疡的大多为热毒、火毒的现象。
疮疡漫肿无头,部位较深,皮色不变者为
疽,读音为jū,即局部皮肤下发生的疮肿。中医指局部皮肤肿胀坚硬而皮色不变的毒疮。中医按疽病早期有头和无头而分为有头疽和无头疽两大类。病名。指气血为毒邪所阻滞,而发于肌肉筋骨间的疮肿。见《五十二病方》。
阴疽之表现患处漫肿无头,皮色不变,如贴骨疽、脱疽、流注、痰核、鹤膝风等。其形成多由于素体阳虚,营血不足,寒凝痰滞,痹阻于肌肉、筋骨、血脉,常伴有全身虚寒证。临床多见于中老年患者,尤其是疖肿形成之后,大剂量应用清热解毒之品或长期应用抗生素,可使疖肿转化为阴疽。
疽:指患部漫肿无头,皮色不变的疾病。具有难消、难溃、难敛,溃后易伤筋骨的特点。一般指无头疽。属阴证,多为气血亏虚,阴寒凝滞而发。(3)疔:指患部形小如粟,根深如钉,漫肿灼热,麻木疼痛的疾病。多发于颜面和手足。因竹木刺伤,或感受疫毒、疠毒、火毒等所致。
义:理解为动词“蛀”基本可以了。日常口头词:疽骨脓→jiu1~2 guu4 lun1 (注意:脓在这“疽骨脓”词语中念:lun(主流),亦有念lan的;脓,平时念:lan/nan)。疽骨脓→义:一种病,慢性的,常有灰白色脓液从皮肤破损处不断流出来,又不同于急性表现的痈疽;现认为是:骨结核。
- 患处漫肿无头,皮色不变,酸痛无热。- 口中不渴,舌淡苔白,脉沉细或迟细。 **现代应用**:- 常用于治疗骨结核、腹膜结核、慢性骨髓炎、骨膜炎、慢性淋巴结炎、类风湿性关节炎、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等。- 但阳证疮疡红肿热痛,或阴虚有热,或疽已溃破者不宜使用。
脓头也逐渐增多,颜色变得红而灼热。溃破后,其形状如同蜂巢。如果伴有神志不清、气息急促等全身症状,则属于痈毒内陷的危象,包括脓毒败血证等类型。无头疽则发生在骨骼和肌肉的深处,表现为漫肿无头、皮色不变、疼痛剧烈且难以消退和愈合。溃破后容易损伤筋骨,类似于急慢性化脓性骨髓炎。
滋阴十法:各类皮肤病治疗思路分享
1、滋阴法在皮肤科的临床运用,往往是寓寄于汗、下、和、清、补五法之中,从而达到既治本又顾标,标本兼治的目的。 但滋阴药品以甘寒、咸寒居多,性偏滋腻,故凡是木火体质,病程较长,以及各种阴、精、血、液匮乏等所致的皮肤病,均可应用。 然湿热之证,则非所宜,否则有恋滞病邪,胶着难解之咎。
2、清热法:用寒凉的药物,使内蕴热毒得以清解,是治热毒蕴结的主要法则。在具体运用时,还要分清热之盛衰,火之虚实,分别使以不同的清热法,如清热解毒、清气分热、养阴清热等不同方法。
3、.〖治银屑病一法〗谷糠油500毫升加入30克水杨酸粉使其溶解在谷糠油中,每日涂抹数次,用药同时即刻止痒,并有鳞屑脱落。外抹一段时间后,皮损自行平复,再坚持涂抹一段时间后,皮肤颜色恢复成健康皮肤一样的颜色。4.〖无意中治愈牛皮癣〗家父年近七旬,患牛皮癣(银屑病)20余年。
4、概念 通经活络法即用具有通经活络作用的药物来治疗痹证的一种方法。 治疗特点 不论致成痹证的原因是风、寒、湿、热之邪,还是痰浊、瘀血阻滞,或伴气、血、阴、阳之虚,都必有血脉痹阻不行,故任何痹证的治疗,除需针对病因,治以散风、驱寒、除湿、清热、化痰、活血祛瘀等法,还应辅以通经活络。
5、【方十】止痒永安汤一【来源】《中医皮肤病学简编》【组成】麻黄、薄荷、独活、赤芍、桃仁、甘草、当归尾各6克,白芷、蝉蜕、天麻、荆芥穗、僵蚕各9克,藏红花(另冲服)4克。【功效】祛风活血止痒。【用法】水煎服,日1剂。
疮疡的辨证施治
1、外疡的辩证应该首辨如下:阴阳是八纲辨证中的纲领,欲使外科疾病的辨证正确,首先必须辨清其阴阳属性,是阳证,还是阴证,治疗上也就不会发生原则性错误。《疡医大全》说:“凡诊视痈疽,施治必须先审阴阳,乃医道之纲领。疡医大全 《疡医大全》,中医外科著作,清代顾世澄著,40卷,成书于1760年。
2、治宜温经散寒,活血化瘀为主。内服阳和汤,外用阳和解凝膏。
3、在中医理论中,痈肿疮疡通常与体内的热毒、湿热等因素有关。治疗时,中医会采用清热解毒、祛湿消炎等方法,帮助患者排除体内的湿热毒邪,从而促进皮肤的愈合。同时,也会结合患者的体质和病情进行辨证施治,以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。总的来说,痈肿疮疡是中医对皮肤感染、化脓、溃疡等症状的一种描述。
4、随着临床实践的深入,顾伯华接触到了更多疑难杂症,如红斑狼疮、皮肌炎等,这些病症症状复杂,与疮疡有别,需针对个体差异进行辨证施治。他提出“急则治其标”与“同病异治”、“异病同治”的原则,治疗多种外科和皮肤科疾病以调整阴阳、养阴清热为主。
5、可可疗法:将可可粉和蜂蜜调成糊状,频频含咽,每日数次可治口腔发炎及溃疡。白菜根疗法:取白菜根60克,蒜苗15克,大枣10个,水煎服,每日12次,可治口腔溃疡。菜籽疗法:取白萝卜籽30克、芥菜籽30克、葱白15克,放一起捣烂,贴于足心,每日1次,可治口腔溃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