如何选择紫外杀菌灯?
1、家用紫外线杀菌灯的选择应主要看重其质量,而非品牌。因为紫外线杀菌灯的核心功能是杀菌,而非外观或品牌。选择技术成熟的产品:最好选用技术成熟、设计简单的紫外线杀菌灯。这样的产品通常经过市场的检验,性能稳定,可靠性高。灯管遮挡越少效果越好:在选择紫外线杀菌灯时,应考虑灯管的遮挡情况。
2、技术成熟度:优先选择技术成熟、经过市场检验的普通型号。这样的产品通常性能稳定,故障率低。灯管遮挡:灯管的遮挡越少,紫外线辐射效果越好。因此,在选择时,应关注灯管的设计,确保在使用过程中遮挡最小化。紫外线强度:强度是紫外线杀菌效果的关键指标。
3、功率。根据家庭房间大小,一般情况H管38瓦的杀菌灯就可以了,平时可以参考一瓦一平,当然功率越大杀菌效果越好。安全。因为紫外线杀菌灯使用时对眼睛和皮肤有伤害,所以尽量选择安全一些的紫外线灯。比如:(1)有穿墙遥控,在房间外面就可以操作。
紫外线有哪些指标
紫外线指数(UV指数或UVI)是一个用于描述强度的国际标准化指标,旨在帮助人们采取适当的措施。下面来谈谈紫外线指数对身体的影响。波长根据波长不同分为三类:UVA(320-400纳米):红外力强,可穿透玻璃,到达地球表面,约占地表的95%。
根据紫外线强度分为最弱、弱、中、强、强五个等级。一级指标为0-2。二级指数是3-4。紫外线强度较弱 三级指数为5-6紫色,紫外线强度中等。四级指数为7-9。紫外线强度强。五级指数10且大于10,所以紫外线强度很强。紫外线指数的范围通常用0到15之间的数字表示。
通常,根据紫外线灯产品的技术说明进行检测。紫外线灯制造商通常会提供以下数据:在特定毫米处(如xx mm),中心紫外线强度可达到xxx uw/cm。按照这一数据使用紫外线照度计进行测量。还有一个最低强度指标,指有效照射区域内最低强度需达到xxx uw/cm。
紫外线(UV)是一种来自太阳的电磁辐射,被分为UVA、UVB和UVC三种清晰类型,它们的波长分别为320-400纳米、280-320纳米和100-280纳米。在地球上,紫外线大气层并达到地表,对我们的健康将会发生的影响。
紫外线是指波长在200nm~380nm之间的太阳光线,包括3类:UV-A波长为315nm~380nm,UV-B波长为280nm~315nm,UV-C波长200nm~280nm。到达地球表面的太阳光线(290nm—2000nm)中紫外线约占13%,其中UV-A占97%,UV-B占3%,UV-C接近于0。对人皮肤损伤的只有UV-A、UV-B。
消毒柜的紫外线是一直亮的吗?
1、紫外灯杀菌主要是靠其发射的紫外光,因此,为了确保持续的消毒杀菌效果,灯需要一直保持亮着。紫外线波长在200nm至380nm之间,包括UV-A(315nm至380nm),UV-B(280nm至315nm)和UV-C(200nm至280nm)。到达地球表面的太阳光线中,紫外线约占13%,其中UV-A占97%,UV-B占3%,UV-C接近于0。
2、是的。先餐饮具洗净沥干,再放入消毒碗柜内,关上柜门定好消毒时间,灯就会亮起开始消毒杀菌,到时间了消毒杀菌完毕后灯就会自动灭掉。消毒期间非必要时,请勿开门,以免影响消毒效率。消毒结束后,最好过一段时间再取出餐具最好,通常是10到15min。
3、紫外线灯管确实会发光,其发出的光呈现紫色,这是因为紫外线的波长大约在100到400纳米之间,其中257纳米波长的紫外线具有强烈的杀菌能力,能够破坏病菌类微生物的DNA结构,导致其无法繁殖或存活。紫外线灯管的工作原理是通过高压气体放电产生紫外线,同时,这一过程也会释放臭氧。
4、消毒柜里面的灯管种类繁多,主要有紫外线灯管和日光灯管两种。紫外线灯管是消毒柜主控芯片做定时控制,一般在消毒完毕30分钟内开启2分钟进行紫外线灯管杀菌操作,一般都不需要手动操作。日光灯管则需要手动开启或关闭,一般来说开启时间不宜过长,一般控制在5-10分钟即可。
5、通常使用的消毒柜是紫外线消毒柜,就是靠紫外线灯管照射出的光消毒的,所以消毒柜里边的灯亮着证明它在工作状态,当然是好的,可以把需要消毒的东西放进去一起消毒。
6、臭氧层的紫外线灯是发出像雷闪电式的光一样。空气中的氧气在一定波长的紫外线照射下会转化成臭氧的,臭氧消毒柜就是这个原理,非臭氧消毒柜紫外线波长会避开这个波段,餐具最好别用臭氧消毒柜,会有残留的;紫外线直接照射会破坏细胞壁,消毒就是采用这个原理。